我們要有更加偉大的理想
總裁&創始人 梁兵
上篇:道路
百源公司走過了18年,步履變得更加穩健,我們在前進的路上,翻過一座又一座的高山,我們的內心,應能想到更遠的未來,我們的理想應比今天實現的理想更大,才能指導我們克服更大的困難,更加堅定不移,鍥而不舍地走向未來。百源更偉大的理想在哪里,它是什么,我們要從內部尋找,從外部去審視。讓我們靜靜地思考一下,“我們該做什么,會做什么,如何做,我們能做到嗎”這些問題。
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百源發展的點點滴滴,也許我們能從這些點點滴滴中找到我們發展的規律。
創業之源,以創新滿足客戶需求為本
在2000年,百源請了第一位設計師,到今天,百源的設計師已突破60人,在民營實業企業中是不多見的,在陽江,也許是唯一一家有如此之多設計師的企業。也正因為這么多設計師的存在,百源走向一條與眾不同的大道:創新之路。這條路既讓百源吃盡苦頭,也讓百源享受進步!產品的獨特性,使得我們有機會能在歷次經濟衰退和危機中,基本能順利渡過難關。
我們是做傳統的OEM生意開始,至今我們還要以OEM作為我們的業務重點,推進銷售的增長。研發層面,我們需要為一些具有成長性的客戶主動進行現有產品設計的推薦,對于這些客戶需要我們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,適應客戶的需求。要按客戶的要求做好設計工作,同時我們也要有針對性地為客戶設計產品,利用客戶已有的設計要素,不斷提升完善客戶的產品。要有視客戶產品如“己出”的心態。我們要依托客戶的需求,創造性地滿足客戶的需求。
在銷售層面,大家都明白,維護一個老客戶的成本,是找一個新客戶成本的七分之一。所以要積極主動出擊,多和現有客戶面對面溝通,理解透客戶的需求,以此作為出發點,滿足客戶需求,其所帶來的收益成果是顯著的,對此我們需要堅定信念,加大這些研發的投入。
從2008年開始推進《產品生產與驗收規范》作為指導我們與客戶溝通對產品質量的平臺,將感性的指標變成實實在在的量化指標,使得生產,品管,銷售,客戶有“法”可依,可以把產品品質描述清楚,減少內部和外部對于質量問題的溝通成本,建立一開始就要把事情做對的機制,才能最大程度滿足客戶對我們的期待,對此,我們還需要持續不斷進步,把工作做得更扎實。
自主之路,以高度差異的品牌定位為本
我們也要積極主動尋找更多質的突破。與OEM相比,自主研發帶來的風險及研發成本是巨大的,研發人員與消費者的分隔,使得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產品在使用者手上是如何使用,他們的感受如何,這就要求我們找到能和我們交流的用戶,這些用戶需要滿足三個條件:
1.他必須是我們產品的使用者,只有真正的使用者的評價才是最有價值的。我們知道,互聯網上有許多產品資深評論師,非常善于寫評論文章,我們要重視,但不能讓他們牽著鼻子走!那些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我們產品的人的評估更有價值,我們要從他們的需要出發去研究產品,定義一個產品;
2.他必須是一個對產品有心得的人,對產品有追求的人,即我們講的愛好者,這類人是消費者的意見領袖(也叫KOL , key opinion leader),他們的評論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于我們產品的認知。產品能否流行起來,這類愛好者是非常重要的風向標;
3.他有和我們交流的意愿,同時需要我們主動出擊,讓他成為我們的鐵桿粉絲,為我們的產品自覺自愿鼓掌歡呼。
只有滿足了上述三個條件,這些才會成為我們產品的種子用戶。設計師、產品經理需要和這些種子用戶密切配合,聽到他們對產品的意見和建議,從他們的使用過程中,在和他們交流過程中獲得誠懇的、真實的建議,努力形成下一個產品的創意來源。這些創意是最接地氣的,因為這些創意來自真正的使用者,只有他們反映出的創意才能代表他們的真正需求。但如何在七零八亂,甚至互相矛盾的建議中,提取真正有價值的點,需要我們不斷地實踐反復地驗證才能去蕪存菁,找到真正能夠打動客戶的產品。形成一個真正能夠讓設計師聽到用戶需求,進而滿足用戶需求的良性循環。
18年來,百源公司依托陽江本地的產業鏈,認真打拼,建立良好的制度體系,從模具制造到注塑,再到五金加工品的基本工藝:車,銑,刨,CNC加工墊處理,打砂,拋光,組裝,包裝一系列完整的制造體系,并在ISO9000體系下,從客戶需求出發,通過系統的質量控制體系,滿足客戶需求。
如果說OEM對我們的產品研發是被動的,那么OBM則是主動的研發,我們這么多年經營的品牌,納家族的系列產品,NEXTORCH納麗德專業移動照明工具、TEKUT迪克小刀、NEXTOOL納拓創意工具、KITCHENDAO膳道廚房用品。每一個產品系列都傾注了百源人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智慧。
NEXTORCH是我們最早開始做的品牌,粗略算一下,我們已走過十年。十年前我們出現在中國警用市場上,扎實的技術和生產能力,讓我們在這個市場上獨領風騷近十年,但我們戰略不清晰,造成我們開發產品過度分散,沒有在相應的市場上跑贏對手,在互聯網剛剛興起之時,沒有抓住機會,更進一步引領市場,反而被競爭對手遠遠拋在后面??梢哉f,在互聯網出現在PC端時,我們沒有很好地抓住機會,今天,當互聯網從PC端走向移動端,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再出發的機會,我們絕對不能再失去這個機會。這就需要我們積極認識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機會。市場部在這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同行的前面,我們通過社交媒體,用較低成本讓我們的品牌獲得較高的知名度。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在國際市場上獲得類似的突破,把知名度轉化為銷售量。請大家記住,沒有銷售的營銷都是“耍流氓”,是不會被公司支持的。我們要牢牢記住,在互聯網時代,忠誠度的打造要與銷售密切相關。今后營銷的費用支付是否有效,要與銷量掛鉤。
陽江小刀的制造占據了世界75% 市場,是我們這個城市最有競爭力的一個行業,但目前為止,陽江還沒有誕生一個真正世界級的品牌,而陽江良好的制造基礎,為品牌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。過去我們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認識:客戶把大部分利潤都賺走了。甚至還有人搞出一個微笑曲線,站在制造業的角度,對于品牌帶來的溢價,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。把制造業放在價值鏈的底端,貶低制造業的價值,這是完全錯誤的。十多年的品牌推廣告訴我們,建設品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他比做好一個產品的難度絕對不相上下!在我看來,要比做好一個產品更難。而要在自己不熟悉的國外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更是難上加難。只有我們充分重視我們自己的制造能力,在此基礎上,形成我們品牌獨特的競爭力,才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住腳跟。我們還是初學者,還有許多路要走。這方面的努力投入還需要很大。
我最近走訪了我們過去的一些低端小刀產品的客戶,這一類的客戶基本上都處于萎縮階段,有些停業不干了,有些被別的企業收購,而我們在最近幾年做的高端產品品牌客戶都普遍有提升(我沒有用“蒸蒸日上”來形容,是因為擔心吹牛過頭),我認為有這幾個因素影響了這個市場:
1. 高端品牌的客戶通過降低采購成本,降低終端銷售價格,由原來的小眾精品市場走向大眾市場,通過沃爾瑪,塔杰特,HOMEDEPOT , LOWES 等大型連鎖銷售,侵占了低端市場;
2.知識產權的進一步加強,限制了低端產品對高端產品的模仿的沖擊。過去那些名牌刀子每出一個新產品,不多久市場上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仿品就出現,而現在你在市場上幾乎找不到了;
3.作為生產的上游成本持續增加,使得靠拼價格來贏得市場的低端品牌逐步喪失優勢。所以,我們慶幸在幾年前逐步放棄低端市場,轉戰高端市場,才有了今天的穩步前進。這些高端市場客戶的營銷手段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而互聯網這個工具,給我們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手段。
對于納拓品牌,我們把它定義為“溫暖的工具”。溫暖冰冷的工具,是最有特色的品牌,我們在諸多競爭品牌中,還沒有找到和我們相似的品牌。這個品牌最有趣,是因為他跨界非常特別,也最富有挑戰,是因為前所未有,我們沒有可以效仿的對象,但我們對它充滿激情,充滿期待。
下篇:方向
全民營銷,以切實創造用戶價值為本
從2000年第一個設計人員開始我們走向產品創新,從2003年注冊商標開始,我們走向營銷創新之路。每一步都不容易,其中甜酸苦辣,難以一一描述。但我們今天迎來了一個營銷的好機會,互聯網時代。
在移動端的營銷里,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色,是信息將沖破一切樊籬,涌到每個人的面前,崗位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晰,工作之間相互交叉,人人都有可能跨入其他人的工作領域,最明顯的是人手一部手機,讓人人成為自媒體,成為宣傳官,一個流水線的裝配工,可以通過轉發內部信息,可以為企業做宣傳,讓企業的信息暴露在成百上千人面前。對于百源超過600人的企業,可以得到上百倍的放大,這幾乎是一個小型報紙的發刊量!而且,這個600人團體的企業的信息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,時間的限制,在轉瞬之間,就可以把信息傳播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!這些變化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時代的本質:聯接。這種聯接突破時空成本限制,讓聯接無處不在,無時不在。面對今天這種狀況,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拓展改變我們的思維,做好全民營銷的工作。
當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迎面而來,同樣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呼嘯而去。如果你有好的產品,你也不會再藏秀于山中,而是會毫無屏障地名揚天下;同樣如果你的產品不夠好,你也很快“名揚天下”,結果就是“無人購買”。
好的產品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。在這個互聯網時代,自己說了不算,而是用戶說了算。受益者(滿足需求,超越期待)或受害者(不滿足需求,低于期待)。同時,消費者在不自主與人分享的過程中,也成為我們產品的宣傳者。當然,在互聯網時代之前,分享也一直存在,但像今天這樣,分享跨越時空如此容易卻是在互聯網時代獨有的現象。
人類社會的進步,通過分工合作創造出遠遠大于單打獨斗的價值,也正如此,人們在不斷貢獻自己智慧的同時,也享受他人創造所帶來的利益。在進步的路途上,人類一直在尋找一個最佳途徑,讓產品的性價比高些,再高一些。一個好的產品,用戶會不自主地分享感受,直接導致好的產品能賣的更多,也使制造者能賣出更多的產品,而差的產品,也會買的更少(也許你能夠通過廣告提升短期銷量,但從長遠來看,是比不過好的產品的)。這是人類互利的普世價值表現(與之對應的是互害的叢林規則),進一步鼓勵制造者推出更好的產品。只有每個人都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,這個企業的發展才有價值。
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其《管理的實踐》一書中,明確指出,企業的價值只有一點:創造客戶。這句話說白了就是“一切以客戶為中心”。任何一個營銷手段如果背離了這一點他就不可能獲得持續成功。世界上營銷活動創新不斷,互聯網似乎又給那些營銷創新建立了新的平臺,比如,把圖片拍得非常漂亮,產品名不副實;廣告免費送產品,但實際上客戶需要支付運費,銷售價值極低的劣質產品,通過客戶支付的運費來賺錢;這些手段被某些大師們作為案例大肆宣傳,這類的產品銷售最終都是曇花一現而已。
衡量一個企業的營銷是否有價值的最重要的標志是:你的營銷是否對消費者有利,是否為消費者節省了認知產品的成本,是否給用戶提供超越他支付成本的價值。如果是,你的創新就是對的,否則就是錯的。
銷售就是做好服務。做好服務的前提是了解客戶,了解你自己,知己知彼百戰不殆。當我們回答客戶問題時,我們是否想象過客戶是否能接受?不能單純從我們的利益出發。每一次的思考都是能達成雙贏的目標,雙贏是一切業務的基礎。我們經常抱怨客戶“胡攪蠻纏”,但如果我們理解客戶為什么“胡攪蠻纏”,問題就好很多了。記住,我們是為客戶解決問題的,在為客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賺取合理利潤。解決問題是前提條件,是我們的目標。盈利是實現目標后的結果。我們許多人把賺錢變成了目標,就會忽視客戶的利益。我們需要轉變思維,把為客戶服務,作為我們企業的目標。
危機意識,以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為本
目前我們開發產品效率太低,開發從立項到推到市場往往超過6個月,如果加上前期概念,驗證等環節,這個研發周期之長,超過一般人想象,比如,我們的myStar,從概念到完成項目獲得紅點獎,前后超過了7年。如果追究責任,一定是公說公的理,婆說婆的理,永遠理不出一個頭緒來。我們可以做橫向對比,看看同行的效率。我們升級舊產品,利用新技術時,都普遍比我們競爭對手慢。和類似行業比較,比如說電子行業,一些普遍的開發手段是全球24小時開發,東半球白天設計,西半球白天驗證,東半球第二天工作的時候,早上已經知道驗證結果,所以他們可以把一個項目在20天左右完成,模具20天完成是基本合格??斓闹恍枰?/span>10天。那些在競爭過程中效率低的被快速淘汰出局。如果以我們這樣的開發速度,如果是在電子行業,我們早就不存在了。幸運的是我們在手電行業,在五金制造行業。我們同行業的對手相比,效率也不高,甚至是偏下的,我們需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,我們需要積極借鑒同行和不同行業的開發效率,學習他們的長處,找到我們的成長之路。
我們在質量策劃上工作做得不透徹。在質量控制的環節上,常常沒有把問題放在前面解決。而是把問題累積到后面實在過不了關了,于是花大量的時間去返工,造成制造成本高居不下,制造效率低下。所有這些問題都大大限制我們成為現代化的制造企業,在通往未來理想的征途上依然任重道遠。我們必須立足當下,要有勇氣檢討自己的不足,才能明辨是非,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。
我們常常認為我們和同行比我們已經走在別人前面,其實有些也就是在前面的一批隊伍里,我們在制造環節還是處于國內中等偏上一點,國外偏下。隨著德國工業4.0,國內2025智能制造的到來,如果我們不迎頭趕上,我們將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湮沒。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警覺。
人才選用,以腳踏實地的奮斗者為本
在人才選用方面,我們大膽啟用“新手”,我們已經欣喜看到一批80后承擔了百源最核心的任務,他們是百源成長的核心力量。當然,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積極扎實的工作。最近,人力資源部感慨自己辛辛苦苦找的人才被“政府部門”搶走了。在當下的公務員體系中,公務員是一個嚴重過剩的團體,大部分人進去只會讓這個團體更加“過?!倍?,但公務員的“穩定”,是讓每一個有志于此的人所羨慕的,雖然,我們不這樣認為,最穩定的往往會變成最不穩定,國有企業的工人下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,有誰能保障公務員不會大量下崗呢?當然,我們無法說服那些不能被說服的人,如果考公務員是為了更加安逸,更加穩定,我想我們要感謝公務員考試,讓那些不符合我們百源公司人才要求的“人才”及早離開,讓更多的有志于在企業成長,挑戰困難的人進來。那些已經走進百源核心崗位的員工,他們的成長故事,可以很好地解釋我們給予努力奮斗的人才的機會,絕對不會比政府單位差,對此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。
為什么我們需要勇于挑戰的人才?因為我們應該有更加偉大的理想,我們不應該安于現狀。無論是順境逆境,我們都要有不斷追逐更高目標的勇氣與決心。作為中國的制造企業,我們有天然的劣勢,不被那些傳統發達國家待見,一提“made in China”, 就讓人和廉價聯系在一起,雖然經過三十年的努力,這種情況有所改觀,但是要想徹底改變,沒有百年努力是不可能的。我們要做好長期奮斗的準備,為此,我們當立高遠之理想,擁有廣闊之胸懷,心懷天下,才能不畏艱難。
10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,提出“我們一直鼓勵員工踏實做事,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。我們不鼓勵動輒描繪百源“戰略”的人,指手畫腳,下車伊始哇啦哇啦,仿佛這個公司就他最懂。實際上,對于沒有基礎一線工作經驗的人,就算你有再好再出色的理論知識,就算公司把您提到一個管理崗位上,您還是要吃虧的。所以基礎實踐這門課始終是要補上的,套用一句老話:欠債是要還的。這些要求在今天依然沒有過時,我們在有遠大目標的同時,也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工作。審視一下今天成長到核心崗位的同事,他們無一例外是從基層逐步成長起來的。我們相信我們有海納百川的氣魄,讓人才一步一個腳印成長壯大。
未來挑戰,以堅持發揮創新基因為本
從八十年代到現在,我們的國家大體上經歷了三次機會:80年代初改革開放,只要膽子大,愿意承擔政治風險,你就有機會發展。第二次是承認“市場經濟”作為我們社會經濟主體,不在姓資姓社上糾纏的90年代。我們算是抓住90年代的創業機會,審時度勢,走出去,與國際市場接軌。在后面的發展過程中,以客戶為中心,打造研發制造銷售的完整核心競爭力,使得百源得以順利發展到今天。而在00年代互聯網的浪潮帶動的信息革命,已經席卷全球,超級大公司的布局已經基本形成,而對于我們中小企業的影響在2010年以后逐步展開,新型的商業模式將逐步取代過去舊的商業模式,對于不少傳統企業是危機,但我們更應該把它看成是我們公司第二次發展的機會。而百源十多年來的發展,創新成為我們發展的基因。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,這種創新的基因將會成為我們發展的核心力量,我們只有進一步加強才能發展的更好更快。為此,我們一方面抓住現有的渠道,進一步拓寬OEM的業務,同時,也對我們已有的品牌精心梳理,按照一品(單類產品)年銷售一百萬,一個系列一千萬,一個品牌一個億的目標努力前行。
